查看原文
其他

投稿大数据揭晓 | 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获奖的奥秘在这里

辛勤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3-06-07

导读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共收到论文投稿175篇。通过对投稿论文的大数据分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的新趋势,以及当代青年规划师们的新思潮。


本文字数:3201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创办于1987年,是全国规划领域最具学术传统、影响力最大的论文竞赛之一,也是学会的重点工作之一。竞赛鼓励青年规划师就规划学界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独到新颖的见解,助推并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规划师的成长。


第十七届论文竞赛于2021年10月20日启动,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地区和海外的论文投稿175篇。作者们围绕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聚焦规划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既有基础理论和科学问题的探索,也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剖析,深入挖掘城乡空间背后的规律和问题,代表了我国规划行业青年人才的最高学术水准。


投稿论文中的高频词汇


大数据解密

谁在投稿?大家都关注什么?


通过对投稿论文的大数据分析,一起来了解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的新趋势,以及当代青年规划师们的新思潮。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获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社会关注图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荷兰、英国以及港澳的在外求学的多名作者参与了本次竞赛,标志着此项活动的代表性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此次活动不仅有工学领域城市规划专业背景的作者,还有来自公安部门、地理科学、人文社会等其他行业和研究领域的作者投稿,可见城市规划影响的广度在延展,已受到各行各业广泛关注。



跨界思维与融合创新,探讨理论的演化与建构


跨界研究关联图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本身就具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作者们尝试从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深入剖析城乡空间背后的运转逻辑和规律。


青年规划师们不断探寻着新兴领域和前沿方向的思考,运用“生态资本化”理论探索促进城乡融合的第三次循环的思路;回应城乡人口流动、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等问题,深度剖析城镇化下半场的路径。



高知学者云集,规划院同仁实践出真知


作者学历情况


投稿作者中硕士以上学历(含在读)高达88%,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含在读)达到了37%,不得不感慨青年规划师们的学历层次不断提升。


较往届相比,本届活动规划院的青年规划师更加踊跃,占到了投稿人数的近四成,由此得出规划实践中更能获得宝贵经验和深度的思考。特别指出的是,本届综合评分前茅的2篇论文均出自规划院一线规划工作者之笔,他们从业数年,聚焦某一领域,持续跟踪思考,实在难能可贵,为他们点赞!



投稿者集聚四大城市群,研究样本覆盖全国大城市和新晋网红城市


投稿者区域分布


本次活动中近七成的投稿者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四大城市群,这和规划类高校及规划设计院的集聚度呈现正相关。


研究案例分布广泛且类型丰富,不仅囊括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涉猎了上海五大新城、香港上环街区、厦门第八菜场等网红地区和隋大兴城、荆州古城、汉长安城等历史地区,可见青年规划师们视野越发广阔。


心得分享

论文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更好地传播这些优秀论文的学术成果,学会青工委于2022.6.10下午组织了“优秀青年论文分享会”,特邀获奖者分享写作方法和研究心得,与在线青年规划师们交流互动,让我们赶紧来一探究竟吧!


 

施德浩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论文题目:家庭再叙事与教育资本化:微观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兴起的家庭、制度与空间

 

分享关键词:文献阅读、反身性、本土化

 QUESTION 

您是如何在海量文献找到自己观点的?这与自己自身经历又有什么联系呢?

在阅读习惯方面,个人觉得书的知识完整性会更好,作者也会有更多笔墨来写一些细节的感受,这让我能从现实中找到支点来跟书本对话。如果是讲座的话就更好,可以直接发问交流。


关于自身经历,我想围绕反身性,谈谈自身经历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内在张力并如何通过这种张力来发现有趣的事情:


1、对自身经历的纠偏可能会产生有意思的发现,以自己为锚,尝试与世界对话,进而批判与自我批判是个有趣的过程。


2、对不同地区和现象差异的反思和提炼可能有利于形成普适的理论,当然也可能是更具迷惑性的谬误,但是依然有其意义。


3、笃定真实世界的“荒谬”,然后用规划学科的包容来试图接纳它,解释它背后的原因也可能会有新知。


 

王  垚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论文题目:从“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均衡”——长三角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的网络空间与规划引导

 

分享关键词:新技术、大数据、空间规划

 QUESTION 

您如何看待在新技术与新方法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论文中的应用经验呢?

城乡规划类研究论文并不需要过度突出技术与方法的优势,在写法上最好能融入到研究内容中。尽管近些年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日益得到广泛认可,但城乡规划专业依然归属工科。城乡规划首先是解决城乡规划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工程难题,需要持续展开对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能够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工作效率。因此,未来我们还应该继续保持对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的追求。


关于新技术与新方法在论文中的应用,我想分享三点经验:


1、论文中新技术与新方法要解决城乡规划领域的“经典”问题或者新难题,但要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


2、论文中新技术与新方法要成为研究分析的重要基础,但不应陷于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3、论文中关注新技术与新方法要如何有效地指导空间规划实践,但不应过度关注空间现象。


 

梁  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论文题目:转型时期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分异:发展逻辑映射与规划响应机制

 

分享关键词:问题、批判、交叉、凝练

 QUESTION 

您在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主题,如何突破既有范式的限制是最大难题。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四方面:


1、问题引领。我的课题聚焦于城乡二元复杂作用下的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应性问题,通过将核心科学问题不断深化分解形成多层级“问题网络”,可以保持研究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2、批判思维。一切研究结论都存在于特定时空条件下,带着固有局限。城市边缘区相关研究受到新古典主义学派和机械理性主义深刻影响,因此在当今城乡空间系统复杂化、多元化的演进中表现出不适应性,批判是突破思维定式并找到创新点的关键;


3、交叉融合。在城乡规划学科边界不断外延化和模糊化背景下,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复杂科学、人文地理学、景观生态学都为我提供了重要参照;


4、凝练归纳。学术思想的传达应该是一个浓缩过程,因此要在思考中精炼逻辑,在写作中化简语言。


 

周  琳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论文题目:存量时代城镇空间用途管制的制度转型逻辑

 

分享关键词:观察真实世界,寻求解释工具

 QUESTION 

在项目实践中,您如何从迷茫中寻找方向、寻找新的思考?

控规编制技术并不复杂,但大量调整工作令我陷入迷茫。意识到控规背后是土地发展权,我开始主动学习土地制度,阅读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书籍。同时,得益于我所在的规划编制研究部门,在部门整合后接触到大量土地管理业务,更近距离地观察到了现实世界中土地利用背后的故事。


我的文章用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其背后逻辑,基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这一目标,试图为存量时代用途管制转型和空间要素再配置“规则设计”辨明方向。


我的研究心得是,首先深入观察现实世界,思考表象问题的背后本质,从经典书籍中学习理论,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写作时尽可能简单直接地表达观点。


 

高慧智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论文题目:生态资本化——城乡融合的第三次循环

 

分享关键词:长线积累,短线谋篇

 QUESTION 

在多年的理论积累和项目积累中,您有哪些思考心得与写作体会?

一是研究生阶段知识框架的搭建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跟随张京祥和罗震东教授撰写《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初稿的经历,为我搭建起城乡规划研究的坐标网,让我可以对有价值、有创新性的议题保持敏锐度,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可以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少便利;同时,培养了我的历史观和区域观,让我在看待空间现象时惯于追问背后的深层次机制,而发问是科研的起点。


二是对乡村议题的长线追踪。2012年,面临本科毕业的我以初生牛犊的“勇气”对当时火热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的消费化转型进行了稚嫩的批判。步入工作岗位后,我持续关注这个议题的学术走向。直到国家提出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我借由项目机会将这一热点话题和既往对乡村问题的思考相联系,于是产生了论文中的猜想。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结果揭晓,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征文正式开启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演讲比赛 | 畅谈规划工作感悟,尽展青年规划师风采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